欢迎访问湖北迅达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站!

职工之家

职工之家

路桥工人王年超:筑梦深山峡谷

    新华网武汉7月17日电(记者梁建强、黄艳) 盛夏7月,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,当了20年路桥工的王年超正在缆索吊机上忙碌着,蓝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,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沿着面颊滴滴下淌。
    王年超奋战的工地是恩黔高速公路六标段,这条公路连接恩施与重庆黔江,是沪渝高速和包茂高速的连接线,建成后可以大大提高恩施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水平。
    这里地势陡险,加上高温炙烤,作业环境非常险恶。王年超在类似这样的环境下作业是他的家常便饭。常年在外日晒风吹,王年超的皮肤早已变得黝黑粗糙。不到40岁的他,额头眼角却爬满了皱纹,近20年的岗位上,艰苦环境在他的脸上、手上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。
    1994年,王年超中专毕业进入中铁大桥局当上了一名技术员。从那时候起,他就立下志愿要做一名爱岗敬业的路桥工人。
    入职第一年里,王年超参加了浙赣复线樟树特大桥的钢梁施工作业。施工中,他结合实际提出了架桥机控制操作系统优化方案,被主管领导采纳,有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。这一成功极大地鼓励了王年超钻研技术、啃硬骨头的兴趣,渐渐成了公司小有名气的“技术达人”。
    然而,不幸却发生了。
    1997年初的一天,王年超在工地上晕倒了,医生诊断为白血病。高昂的医药费让一家人一筹莫展,他所在的单位中铁大桥局的同事、工友、领导自发募捐,最后凑齐了手术款,他顺利地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。
    “这个大家庭给了我工作、给了我生命、给了我未来,我将把全部的人生献给这个我终生热爱的事业。”后来,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。
    手术后,尚处于恢复期的王年超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上。他谢绝了公司将他调至相对轻松岗位的安排。“到一线,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    他主动要求前往当时公司最艰苦的项目之一株洲石峰大桥工地。那时,工程中大跨度三塔两跨可移动式缆索吊机是国内首次使用,技术娴熟的他被任命为吊机施工负责人。
    “一次,正在装吊时,缆索突然卡住了。”曾参与石峰大桥项目的工人邹平银告诉记者,卡索处离地面有80多米,吊机下则悬挂着几十吨的材料,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,一旦材料滑落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现场工人正犹豫怎么办时,王年超已经系上安全绳向吊塔攀爬了过去。
    “尽管身体不好,但施工中危险的时候,他总是冲在最前面。”邹平银说。
    2002年,王年超又赶赴五公司当时最边远、条件最艰苦的工地云南小湾大桥项目。“山路难走,他牛筋底的鞋都磨坏了3双。”那时与王年超同住一个职工宿舍的唐红明还记得,“他总是加班到很晚,回来倒床上就能睡着。”
    2011年7月至今,王年超来到了岩溶发育、地质结构极为复杂的恩黔高速公路六标段项目,如今已经第三个年头。他带领团队全线率先实现达标混凝土验收,项目部在专项检查中被评为全线第一名,他也先后被评为十佳项目经理、先进个人,并荣获大桥局劳模等荣誉。两个月前,首届“感动中国中铁十大人物”揭晓,王年超也榜上有名。
    记者问到他的梦想时,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说:“留在一线,在大山里多建几座桥,让贫困的地区有‘走出去’的路,这就是我的梦想。”


相关信息
上一篇: 没有了 ...
captcha